微软,作为全球科技巨头,早在多年前就开始了对海底数据中心的探索,这一创新之举不仅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,更引领了一场数据中心建设的革命
然而,时至今日,微软的海底服务器是否已经实现了商用?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
微软海底数据中心项目的起源与发展 微软的海底数据中心项目,也被称为“纳迪克”(Natick)项目,起源于2014年的一次员工分享奇思妙想的活动
当时,微软的员工们提出,将数据中心建在海底,可以为沿海用户提供闪电般的云服务,同时尽可能节约能源
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公司的重视,并在2015年正式启动了纳迪克项目
经过几年的研发与测试,微软终于在2018年在苏格兰海岸附近的海床部署了一个装有864台服务器的测试系统
这个巨大的圆柱形数据中心被包裹在压力容器中,可以存储27.6PB的数据
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,这个海底数据中心运行了25个月零8天,最终打捞结果表明,该数据中心的故障率仅为陆地上的1/8
这一成果不仅验证了海底数据中心的可行性,更为后续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
微软海底数据中心的商用进展 尽管微软在海底数据中心项目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,但商用化的进程却并非一帆风顺
多年来,这个海底项目一直很沉寂,媒体及其他公司依然将其视为是一个进行中的项目
然而,据微软向IT外媒DCD证实,其水下数据中心Natick项目已不再运作
微软云运营与创新(CO+I)部门负责人Noelle Walsh表示,如今微软并没有在全球任何地方建造海底数据中心
虽然团队曾致力于此并取得了成功,但微软已经将这些经验运用到其他场景
这一消息无疑给期待微软海底数据中心商用的人们泼了一盆冷水
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微软虽然停止了Natick项目的进一步开发,但并不意味着海底数据中心的概念就此终结
相反,微软的这一探索为其他公司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,推动了海底数据中心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
中国企业在海底数据中心领域的崛起 在微软停止海底数据中心项目的同时,中国企业却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
其中,海兰信作为全球第二个海底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者,已经成功研发出了全球最大的海底数据舱,并计划将其投入商用
海兰信的海底数据舱应用水深超过30米,重量达1300吨,罐体直径达3.6米,结构设计寿命为15年
这个巨大的海底数据舱不仅能够存储数据,更是一个海底的“超级计算机”,它相当于六万台传统电脑同时在线工作,能在30秒内处理超过400万张高清照片
更重要的是,海兰信的海底数据中心采用了重力热管技术,利用海水作为自然冷源,实现了整体能效提高40%~60%
在产业上下游的共同努力下,海兰信已经成功突破了海底数据中心建设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,包括海洋生物环境抗附着及腐蚀能力、远程维护甚至免维护等
这些技术的突破不仅为海底数据中心的商用化提供了有力保障,更为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
海底数据中心的优势与挑战 海底数据中心相比传统陆地数据中心具有诸多优势
首先,海底数据中心能够充分利用海底空间,大大节省陆地土地资源的占用
其次,海底数据中心远离人类活动区域,为服务器工作提供了稳定的环境,减少了自然灾害的风险
此外,海底数据中心还实现了无尘、无氧环境,进一步保护服务器电子器件,减少故障发生
更重要的是,海底数据中心利用海水实现全年自然冷却